《2024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联合编制,旨在为电力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指导,主要内容如下:
- 编制目的: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电力行业全链条应用,助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编制框架:包括现状需求与总体设计、融合应用场景、网络等多方面融合应用以及组织实施等内容。
- 定义内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
- 数智化转型现状:涵盖发电到储能各环节,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管理。
- 融合应用需求:包括电力装备感知协同、生产安全调控、企业治理效能提升和新业态孵化等。
- 融合总体设计:采取叠加集成架构,构建关键能力,设计实施架构涵盖设备层到行业层。
- 平台化设计:涵盖电力装备设计、电建工程设计和电力系统设计,包括数字化建模、原型迭代、资源评估和系统模拟等。
- 智能化制造:涉及物料管控、铸造锻造、机械加工和焊接装配,包括全过程跟踪、智能检测、熔炼控制和自动化生米乐智能科技产等。
- 绿色化生产:针对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和核电等,包括智能运行监盘、设备远程诊断、智能巡检维护和实时监测等。
- 数字化管理:包括设备、营销、财务、供应链、安全、质量和环保管理以及企业经营决策,涉及智能识别、精准营销、成本精细化管理等。
- 网络化协同:包括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和智慧零碳电厂,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对接和协同管理。
- 服务化延伸:涵盖新能源云、双碳智慧园区和新型城市能源服务,提供能源管理和优化、能效提升等。
- 个性化定制:包括用户电费优化、市场参与策略和企业能效诊断提升,满足个性化需求。
- 可视化管控:涉及电力装备制造、发电生产运行、电网输送和企业经营全业务,实现可视化展现和智能决策。
- “5G+工业互联网+电力”应用:包括边缘计算与智能决策、远程运维与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与应急响应。
- 发展现状:“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专网产品升级,新型工业网络创新。
- 融合需求:增强设备层网络融合拓展性,提升场站层网络能力,加强企业层和行业层互联互通。
- 融合方案:设备层建立通信规范,场站层应用新技术,企业层加强管理,行业层促进协同,建设5G网络。
- 融合需求:实现多业务融合协同,提升经营分析能力,强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满足产业模式创新需求。
- 融合方案:场站层实现设备监测和能源管理,企业层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层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和生态共创。
- 发展现状: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显著,电力行业数据建设各层面提升。
- 融合需求:提升电力装备数采能力,整合全业务数据,实现跨企业数据协同创新。
- 融合方案:厂站及设备层构建“云 - 边 - 端”协同体系,企业层建设数据中心,行业层建设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