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将全面赋能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等环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今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
目前,人工智能已在精细化生产、工艺过程优化、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维护与监测、研发生产决策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这样评价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关系,“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需要人工智能来赋能”。
“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能有效带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快融入制造业各领域、各环节。”今年全国两会,全国mile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建议,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司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简称《目录(2024年本)》)。在《目录(2024年本)》中,人工智能产业中的4项内容被列入鼓励类目录,智能制造产业中的16项内容被列入鼓励类目录。
智能制造产业中的16项内容被列入鼓励类目录,包括机器人及集成系统、智能检测装备和仪器、传感器、增材制造装备和专用材料、智能物流装备、智能产品、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及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云应用、工业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及应用体验验证服务、智能工厂等等。
1.机器人及集成系统: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洁净机器人、重载机器人、大负载协作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及集成系统,医疗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矿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等专业及特种机器人及集成系统,机器人用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系统、智能控制器、智能一体化关节等关键零部件,机器人用操作系统、工艺软件及数据库、离线仿真软件、云服务平台等,机器人人机交互与自主编程、机器人安全性与可靠性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及应用,机器人智能化评估认证体系、机器人应用试验验证中心;
4.增材制造装备和专用材料: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及专用材料,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及专用材料,生物增材制造装备及专用材料,激光器、电子枪、扫描振镜等关键零部件,增材制造专用软件,增材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和生产服务;
7.工业控制系统:中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监控采集系统(SCADA),安全仪表系统(SIS),先进过程控制系统(APC),运动控制系统(MCS),大型高性能实时数据库系统,大型高性能时序数据库系统;
8.工业软件及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工程(CAE)等研发设计类软件,高级计划与排程(APS)、制造执行系统(MES)、工艺规划(CAPP)、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生产制造类软件,工业操作系统、组态编程软件等控制执行类软件,行业专用工艺库、模型库,基于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AI等新技术的新型工业软件;基础共性工业APP、行业通用工业APP、工业APP商店;工艺知识封装技术开发及应用、工艺机理模型研发及应用;
9.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设备接入、知识沉淀、应用开发等能力的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云仿真、数字孪生、数据加工、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全流程微服务资源池,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11.工业信息安全:工业互联网威胁深度分析、安全对抗、云安全防护等软硬件产品研发及应用,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风险预警、事件应急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漏洞挖掘、分析、修复技术开发及应用,工控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开发及应用,重要智能产品和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解决方案、安全单元研发及应用,工业容灾备份及带病作业产品研发及应用;
16.智能工厂:信息物理系统(CPS)、数据和知识驱动的优化与决策、制造装备与生产过程的实时优化与先进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智能工厂综合管理与控制平台,面向离散行业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工厂系统研发与应用,面向流程行业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工厂系统研发与应用。
圆满落幕!CIFS 第四届中国数智金融年会在沪闭幕,精彩内容回顾不容错过~
坚韧不拔,锐意进取,e-works 2024新春员工大会暨联欢会圆满落幕
e-works CEO黄培博士当选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Foreign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