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广西日报来宾观察头条刊发《工业引擎驱动经济稳健开局——来宾一季度经济发展观察》。
机器轰鸣的车间里,银白色的铝液在熔炉中翻滚,经过精密加工后变成一卷卷高纯度铝材;制鞋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组装运动鞋……这是4月中下旬,记者走访来宾市重点企业看到的火热场景。
今年,来宾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来宾市GDP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新签约招商项目20个,总投资131亿元,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开门红”。这背后,既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支撑——制糖、碳酸钙等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效能,也有新兴产业崛起的强劲动力——金属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战略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
4月23日,在广西广投高纯新材料有米乐m6网页版登录入口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铝水注入加工环节,仅12小时便产出纯度达99.996%的4N级高纯铝。
“依托上游铝水直供和智能化工艺,大幅提升了效率和质量。”该公司总经理胡传彬指着新投产的智能化生产线介绍,作为华南地区唯一可量产高纯铝的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航空航天等领域,产品供销链已覆盖广西、湖南、河北等地。高纯铝项目早在2023年就由广西来宾广投银海铝有限责任公司立项,2024年9月顺利投产,今年3月底全面达产。项目将形成年产万吨、产值超4亿元的产能,新增就业岗位80个。据统计,去年,广西来宾广投银海铝有限责任公司产值88.78亿元,2025年一季度产值22.08亿元,同比增长4.3%。
在来宾宁聚力鞋业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将一双双运动鞋打包装箱。企业凭借8条全速运转的生产线月。宁聚力鞋业副总经理刘辉介绍:“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22%,延续了良好发展势头。2024年企业生产374万双鞋、实现3.3亿元产值,今年将冲刺427万双的年产量目标,全年产能预计比去年提升14%,产值有望突破4亿元大关。”
重点企业的蜕变折射出来宾工业的进阶逻辑——以技术突破激活存量,以产能释放做强增量。数据显示,一季度,35家新建上规企业产能同比增长19.29%,纸及纤维复合新材料、生物医药、铝等重点产业分别同比增长90.6%、35.5%、21.6%。
这个春天,在来宾市工业园区,一场关于产业链的变革正在展开。以铝产业为例,当地政府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导向,推动传统冶炼向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高端铝材延伸。今年3月,来宾市政府与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汽车集团等6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汇众汽车高端轻量化汽车铝合金转向节CPC精密铸造产业化等8个铝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实现泛铝件与区内外汽车、新能源电动车、新能源电池产业协同配套。“从铝水到车轮,附加值将大幅提升。”来宾市工信局副局长马南玉表示,2025年,来宾市统筹推进重大工业建设项目326个,年度计划投资超175亿元,包括10个20亿级工业制造业项目和15个10亿级绿色能源项目。
在闽磊鑫矿业年产600万吨石灰岩矿项目现场,巨型破碎机将矿石碾磨成钙基新材料原料。“这些石头将成为环保涂料、炼钢熔剂的基材。”项目负责人陈翔鹏说。据统计,一季度来宾新开竣工钙基新材料项目4个,总投资近13亿元。与此同时,仙鹤纸业以90.6%的产值增速领跑纤维复合材料领域,林木加工、现代纺织产业产值增幅均超10%,新旧动能转换的进度条持续刷新。
广西仙鹤新材料公司智能监控室内,技术员正通过全息交互屏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监测造纸生产线运行状态。记者 陈煜炫 摄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来宾的实践印证:产业结构优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延链补链强链遇上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自然显现。
4月20日,在富安居家居建材广场门店,以旧换新政策宣传条幅、海报随处可见,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咨询和购买。“这款智能冰箱比春节前便宜几百元,政府消费券还能再抵部分折扣。”市民许女士在促销展板前盘算着。
一季度,来宾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销售火爆,掀起“焕新热潮”:全市参与人次5.2万人次,带动商品交易额3.21亿元,一季度全市家电家居零售额同比增长26%,3C数码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5%。来宾市商务局副局长蒙泽昌表示:“我们联合银行、商家推出‘春季焕新季’活动,叠加政府补贴、金融赋能和企业让利,有效激活消费潜力。”
消费市场暖意融融,项目工地热火朝天。在桂中治旱工程和下六甲灌区工程各项目现场,挖掘机、推土机轰鸣作响,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抢修完善水利设施。“水利行业投资增长2倍,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来宾市发改委投资科长黄晓燕介绍,一季度,来宾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增速同比提高30.9个百分点。其中,部分重点指标增速较快,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6%,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7.6%,建安投资同比增长5.2%。
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鹿寨—钦州港公路(柳州至覃塘段)TJ3标高速路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正加速推进路基填筑与桥梁架设作业。张馨 摄
数据印证,消费市场的“烟火气”与项目工地的机械声相互呼应,构成来宾经济的韧性底色。随着国家设备更新、消费补贴等政策加码,这座城市正释放更大内需潜力。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四张清单”调度机制遇上“1+1+1”智能服务,来宾用硬举措提升软环境,诠释“服务力就是竞争力”的内涵。
“上午提交融资需求,下午银行就上门对接。”谈及“1+1+1”企呼政应智能服务平台,获得新年首笔400万元贷款的广西壹捌贰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江连声称赞。这个整合了数据归集、政策匹配、诉求响应的数字化平台,一季度已为7家企业解决融资2070万元,春节期间稳住51家企业连续性生产,春节后推动444家重点企业较预期提前一周复产。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线,“工作队协同工信等部门持续开展服务稳中求进、服务‘人工智能+’、服务要素保障等八大调研服务。”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驻来宾市工作队副队长欧后智介绍,调研服务覆盖1496家服务对象,444家重点企业正常生产,工业产能利用率超过73%。干部作风之变同样清晰可见。28名市领导示范服务178家“标兵”企业和项目,下沉现场一线,精准解决企业用工、用地等难题85个。“政府通过组织求职者到企业现场参观、点对点送工、直播带岗线上同步招聘等方式,帮我们陆续招录了近170多名工人,有效应对了春节前后用工高潮,保障企业平稳过渡。”广西福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磊荣感慨。从“开门红”政策宣讲到“人工智能+”转型辅导,企业的获得感正在转化为发展加速度。
站在来宾市工业园区的观景台远眺,连片的标准化厂房与奔流的红水河相映成趣。三江口产业园新区申报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区、来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广西第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园区等已提上日程。据统计,一季度,全市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6.33亿元、同比增长12.57%,其中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4亿元,三江口产业园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7亿元。
从车间里跃动的数据到工地上挥汗的身影,从商场中升腾的人气到田野间涌动的春潮……每一个奋进的剪影,都在为“全年红”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