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皖北大地,生机勃发。大皖新闻记者走进亳州市蒙城县,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繁忙有序,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玻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智能菌菇房里的平菇长势喜人……一幅以科技创新为底色、产业链群协同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蒙城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精准施策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7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吉利醇氢汽车蒙城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加紧改造试车跑道。“计划5月份设备进厂,7月份开始安装,预计7月底首批醇氢新能源商用车将下线辆。”项目总经理秦建雨介绍,醇氢技术可解决纯电动车续航短、补能慢等痛点,是商用车领域的革新性突破。
蒙城的“汽车基因”为产业集聚奠定基础——这里是皖北唯一拥有整车生产能力的县,国家级汽车批发市场辐射周边。通过“串点成链”,当地已吸引多家零部件企业落户,形成从整车制造到后市场服务的全产业链。近年来,蒙城先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自动驾驶观光巴士、智能环卫等场景应用相继落地。“力争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蒙城县政协副主席、县工信局局长王春光信心十足。
在蒙城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玻璃生产设备。“这是国内单线产能最大、组件功率最高的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董事长苗润财说。依托真空装备制造领域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繁枫真空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新材料+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产业链下游的安徽繁盛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薄折叠玻璃厚度仅30微米,可弯折30万次不破损。“每月产能10万片,二期投产后将达30万片。”生产经理花勇表示。蒙城正加速推进纳米真空设备、光伏玻璃等“金娃娃”项目,抢占产业新高地。
走进蒙城县绿色智慧食用菌产业园,智能菌菇房内的温湿度、氧气浓度由云计算系统自动调节。“‘科技保姆’让菌菇全年高产,年效益超1.3亿元。”产业园负责人李唯康说。
作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蒙城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化转型:建成9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成全省首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速冻蔬菜出口日、韩、新西兰,冻干食品、功能性食品加速“破圈”。“我们正打造百亿级绿色食品集群,让‘蒙城味道’也被国外消费者喜爱。”王春光说。
mile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g.ahwang.cn/a/10001/202504/6c09cd9d9805a480300f194d7a200a3f.jpeg width=800 />
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蒙城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4家、省级大mile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数据七夜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
“下一步将实施强基、壮骨、创新三大工程,以智改数转赋能全链条发展。”王春光表示,“我们将继续向‘新’发力,走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行走在蒙城的产业园区、田间地头,最深刻的感受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来不是大城市的专利。这座皖北县城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定位、敢于创新,县域经济同样能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活力。
在采访中,“因地制宜”四个字被反复提及。蒙城县立足“汽车基因”发展新能源汽车,依托农业优势升级绿色食品产业。吉利醇氢项目负责人坦言:“这里的产业配套成熟度,是最终落户的关键。”这种基于实际的产业选择,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让每条产业链都扎得下、长得大。
在智能菌菇房,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农民变身“数字农人”,用现代化方舱生产食用菌;自动驾驶观光巴士载着游客悠然出行,科技与生活如此贴近。蒙城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百姓——既创造了就业,又改善了生活品质。
从繁枫真空到繁盛显示,一个龙头企业带活一条产业链的故事正在上演。政府工作人员说的“聚链成群”,在走访中有了具象认知:厂房相邻的企业互相供应原料,技术人才在园区内流动,这种产业生态的培育,比单纯招商引资更有生命力。
蒙城之行打破了我对县域经济的原有印象。这里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拥抱变革:农民学起了数字化管理,传统车企转型研发新能源,乡镇企业家谈论着“专精特新”。正如县领导所说:“小县城也能有大作为。”这份敢闯敢试的劲头,或许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需要的精气神。
这片土地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农业与科技的融合、坚守与创新的平衡,正在书写着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