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eepSeek(深度求索)成为全球科技界“顶流”,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扭秧歌,到惠州12345热线等政务服务平台接入DeepSeek……仿佛一夜之间,人工智能褪去神秘面纱,从科幻电影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今年惠州两会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积极培育工业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在刚刚过去的乙巳蛇年春节,人工智能如汹涌浪潮,席卷全国乃至世界。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着全球产业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相关企业超4500家。第三方研究机构预mile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测,今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38%;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超7000亿元。

在德赛西威的生产制造车间, AGV小车自动配送物料。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尤其新春开工以来,更是在这条产业新赛道上一路狂奔。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发布,明确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谁不抢占先机,谁就会被未来淘汰。政策加持下,对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惠州而言,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放眼全国,AI热潮下,多地加紧布局、激战正酣。在这场人工智能竞赛中,深厚的制造业土壤是惠州的最大底气。
一方面,人工智能具备典型的通用技术特征,制造业是当前“人工智能+”最主要的战场之一。近年来,惠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构建“2+1”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3+7”工业园区,不断夯实制造业大市根基。
2024年,惠州跻身“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30位,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9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55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
厚实的制造业家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早在“人工智能”被提上议事日程之前,这类技术已应用于惠州制造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为新型工业化赋能。

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是全省布局建设的11 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之一。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领域“巴斯德象限”特征明显,制造业日益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也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催化剂。
当前,惠州正在建设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对高新技术如饥似渴。特别是,家具、制鞋、服装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亟待转型升级,“老树”想要发“新芽”更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支撑。
扎实的制造业根基,能为人工智能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需求,又会倒逼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毫无疑问,竞逐人工智能新赛道,惠州必将大有可为。
面对人工智能引领的产业变革,抢抓机遇固然重要,但保持战略定力也尤为关键。
人工智能产业链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mile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生态系统,涵盖从基础硬件到行业应用的多个环节。一般来说,上游基础层是算力和数据,中游技术层是构筑在算力和数据基础上、以算法为核心能力的大模型平台,下游是应用层。
以前,一些新兴产业在布局阶段容易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和供需错配,未能真正助力产业腾飞。如今,惠州布局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必须首先搞清楚“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该干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从区位、交通、制造业基础着眼,惠州拥有显而易见的独特优势。但与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深圳、广州相比,惠州在科技创新资源、专业人才吸引、链主企业引领等方面差距明显。
抢滩人工智能新蓝海,惠州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根据资源禀赋有选择地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研发。更重要的是,跳出惠州看惠州,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去思考,做到差异化布局、协作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