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12月29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十多家全国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在京发布了2024年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数据显示,2024年样本企业的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为56.31,多数企业处在局部优化和系统集成阶段。
“这对摸清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基本情况,分行业构建差异化数字化转型路线图,为科学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提供了理论工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全球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瑾介绍,2024指数样本覆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且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占比较高,基本符合我国工业企业结构分布。
数据显示,从转型基础看,样本数字化转型就绪度指数为53.54,已具备一定的转型基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从业务转型看,样本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为51.44,业务模式创新应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根据评估结果,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数达59.82,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数达63.42分,传统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数达59.11分。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利华表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三是产业生态培育壮大;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未来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工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大力培育数字化发展生态。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要因地制宜,因业米乐智能科技施策,因企而异。大中小企业乃至不同所有制企业各有特色、各有长短,有共性更有个性。众多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要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循序渐进逐米乐智能科技级提升,防止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同时,评价评估要着眼于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提质增效等终极目标,避免过多虚设指标流于形式。
当天启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计划”,首批将招募100家合作伙伴,以服务工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创新发展为目标,共同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