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设备的出现,工业生产方式实现了机械化,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工业1.0。工业1.0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用蒸汽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从此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正式进化为工业。
具和新通讯方式的出现,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工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电气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工业2.0。工业2.0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从此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实现分工,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到来;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工业生产方式实现了自动化,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自动化时代”,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工业3.0。工业3.0是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P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从此机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同时也接管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工业生产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
数据化和智能化,新能源、新材料、新环境、新生物不断出现和应用,工业生产方式将向着智能化前进,人类开始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绿色工业时
代”。这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工业4.0。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运用信息物理系统,实现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简而言之,工业4.0就是“互联网+制造”。
德国政府首先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
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而这一概念,在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工业4.0的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如图1-1所示。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数据:工业4.0连接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
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信息物理系统形成一个智能网络。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4)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
转型: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工厂,从2.0、3.0的工厂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实际上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
业4.0技术将这些技术整合到一起,成为完整的生产流程,这将改变供应商、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
理位置的产品设备将能进行互动和沟通,并由中央处理器集中控制。互联网将实现决策的去中心化,互联设备能进行自动分析和决策,对环境变化进行实时反应。
工业云计算:随着工业4.0的到来,越来越多与生产相关的任务需要更多的跨地域和跨公司的数据分享。与此同时,云技术的性能也会不断增强,使反应速度达到几毫秒。机器数据和功能将逐渐迁移到云端,越来越多的生产系统数据服务也会应运而生。未来,检测和控制生产流程的系统也会搬到云端。一些制造执行系统供应商已经开始提供云端服务解决方案。
工业大数据:在制造业领域,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方兴未艾,但它已经能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质量、节省能源并改进设备服务。在工业4.0的环境下,对不同数据源(生产设备和系统以及企业和客户管理系统等)进行收集和分析将成为未来企业进行实时决策的标准配备。
器人之间不但可以互通互联,更可以安全地与人类一起工作,甚至从人类身上学习新的技能。这些新机器人不但在性能上远超今天的工业机器人,更大大降低了成本。
(5)3D打印:3D打印是制造史上最大的技术突破。3D打印在美国、德国有很多新的技术突破,可以看到3D打印的衣服、汽车、甚至心脏支架。
知识工作自动化:在过去,我们讲究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其实,未来社会是一个知识工作者联合作战的时代,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会变得更加自动化,这是一个数万亿的新市场。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大师、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都将不复存在,针对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知识工作者的形态、标准还未形成。
的网络安全,有一定的防范和安全指数。但是在工业里,过去的数据是基于PC和
PC的互联,那么未来机器和机器互联,第一存在接口兼容问题,第二这些数据保存在云端,数据之间的安全防范性变成至关重要的选择。所以工业网络安全是工业4.0技术里面一个非常重要,也是近些年来中国增长最快的一类服务公司。
虚拟现实:在工程设计领域,不少公司都采用了3D模拟技术来设计产品的结构和材料。未来,模拟技术将在工厂运营中扩展到更广的范米乐智能科技围。人们可以用实时数据来模仿包括机器、产品和人在内的物理世界,将新产品放入虚拟的生产环境中。
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工业4.0时代,软件重要还是硬件重要,这个答案非常简单:软件决定一切,软件定义机器。所有的工厂都是软件企业,都是数据企业,所有工业软件在工业4.0时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软件定义一切。美国硅谷有一个未来学家预测,2045年机器的智能将超过人工的智能。
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米乐智能科技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一个广域概念智能制造有五个方面,生产方式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未来智能工厂是人与机器智能并存。
毫无疑问,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也可以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产品配方,生产调度等,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而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
依靠发达国家来拉动,现在这种局面正在发生着改变。中国如何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将长期成为我国制造业内思考的问题。然而智能制造对于我国制造业是个发展的好时期,应该把握好这次机遇,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综合水平,脱离低效率和高消耗的困境。
实际上,中国早期也对智能制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早在1993年,中国对“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最近这几年政府和企业更加注重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是国家持续颁布了一些政策关于智能制造的发展,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当前,我国已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与条件:
展的部分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技术等。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
1、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国主要侧重智能制造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而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匮乏;控制系统、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薄弱,技术体系不够完整。
2、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制造业发展整体上还处于机械自动化向数字自动化过渡阶段,如果以德国工业4.0作为参照系,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总体上还处于2.0时代,部分企业在向3.0时代迈进。
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市场份额不到5%,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大型转载机
商业银行员工组织承诺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组织支持感和组织氛围的中介作用.pdf
铑催化2,4-二取代喹唑啉-3-氧化物选择性碳氢活化与炔烃级联反应研究.pdf
异质结和空间分离双助催化剂协同提高TiO2空心纳米微球光催化性能研究.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