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4月29日发布《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报告显示,我国数据资源丰富。其中,新兴产业的数据成为新的增长极。
米乐智能科技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4/29/2025042913372271137.png />
根据报告,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41.06泽字节(ZB),相当于拍摄1300多万部《哪吒2》这样的高复杂度3D动画电影。与上年相比,数据资源总量增长25%,人均年数据生产量31.31太字节(TB),相当于1万多部高清电影。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设备的数据增速位居前列,分别为51.43%、29.28%。
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组成员、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艳介绍,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大模型等智能化应用,推动了全社会数据增长,这类数据量占比超四成。另一方面,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领域数据产量虽然不高,但增速超过30%,成为新的增长点。经济大省数据规模占据“半壁江山”
《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还显示,经济大省也是数据资源大省,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在不断加快。
根据报告,2024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6个省份的数据生产量占到全国的近六成(57.45%),经济大省挑起“数据大梁”。分行业来看,制造、金融、交通物流行业的数据生产总量位居前三。
蒋艳介绍,从全国看,数据资源向东部地区聚集。江苏、广东的企业数字化投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1倍,也为区域数据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公共数据方面,我国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在2025年初步形成,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中,已有超六成启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利用大模型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37%
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发现,我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活跃度稳步提升,人工智能进一步赋能产业创新。
根据报告,2024年,66.1%的行业龙头企业购买过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7%。全国约有10%的企业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浙江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企业比例遥遥领先,北京、上海等地企业的人工智能投入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前二。
此外,2024年,结构化数据也就是经过精细化处理的数据总量同比大幅增长36%,这表明我国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